• 教师姓名:计算机基础
  • 所属院系:智能医学工程学院
  • 个人简介:

《计算机基础》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基本理论知识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相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一种常用汉字输入方法; 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4. 掌握办公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设计及使用方法; 5.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方法,有基本的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 6. 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和ACCESS 2010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7. ACCESS 2010的学习,能够具有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水平。 基本技能 1.具有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能力; 2.具有熟练的文字输入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和Excel的能力并有能够制作基本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能力。 4. 具有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 5. 掌握ACCESS 2010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熟悉ACCESS 2010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基本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上机实习,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适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护理学、法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英语(医学科技)、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药物制剂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时:60(理论15学时,实验45学时) 学分:3.5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 1、理论课 一般采用大班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进度、深广度及重难点,写好教案并制好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课必须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实验课 每人一台计算机。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验课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实验指导或实验作业独立操作,注重上机技能技巧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紧态度。 3、自学与辅导 学生应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完成指定作业,阅读指定参考书。教师认真批改上机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答疑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启发诱导,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 1.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和考核。理论考试成绩占50%,实验成绩及平时作业占50%。 2.评价采用提问、作业、综述及论文写作、测试、考试等方式进行。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顶部 底部
二维码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