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 一、课程简介 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我院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考查课,它研究与医学相关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结构及其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提供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辅导、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评价采用授课评价、学生成绩和素质测试等方式进行。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72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30学时,共3.5学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约为1.4:1。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专业水平 掌握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及一些典型有机化合物在医药上的用途。掌握溶液、电解质溶液、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缓冲溶液及相关的主要计算,初步具有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释一些医学现象的能力。 (二)学生专业素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使之操作规范。熟悉各类滴定原理及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步骤。掌握与化学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党,立志献身于祖国的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三、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王秀菊、郭亚萍、杨淼、胡亚平、党珊、翟沙沙、张金、李静、高利、郭连霜 授课对象:临床、影像学、检验、口腔、护理 四、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基础专业课 学分:3.5 五、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节(项目) 各章(项目)名称 讲授学时 线上 学时 实验 学时 讨论、习题等 理论 第一章 溶液 3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2 第三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 第四章 缓冲溶液 2 第五章 胶体(自学) 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自学)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自学)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自学) 第九章 滴定分析(自学)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自学) 第十一章 烃 6 第十二章 对映异构(自学) 第十三章 醇、酚、醚 4 第十四章 醛和酮 3 第十五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3 第十六章 羧酸衍生物 2 第十七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自学)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自学) 第十九章 生物分子(自学) 实验 项目一 熔点的测定 5 项目二 乙醇的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5 项目三 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 项目四 水硬度的测定 5 项目五 分光光度法测Fe3+的含量 5 项目六 糖和蛋白质的性质 5 六、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评价): (一)授课形式 本课程在教务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 1.理论课 采用大班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进度、深广度及重点和难点,写好教案并制好多媒体课件。讲课必须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形象教具和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对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实验课 以小班分组进行,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验课要精讲多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实验指导,独立操作,积极思维,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组织好每次实验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技术难点和要求。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以身作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 3.自学和辅导 学生要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阅读指定的参考书。教师要认真的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并及时发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答疑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启发诱导,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和考核。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6%,平时成绩占14%,实验成绩占30%(其中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态度、出勤等占38%,在线测试占12%)。 2.评价方法采用提问、检查作业、测试、实际操作和笔试等方式进行。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教材 1.医用化学.董丽 刘振岭主编.长春: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 2.医用化学实验教程.董丽主编.长春: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 (二)参考资料 1.徐寿昌.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陈启元,梁逸层.医科大学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胡忠鲠.现代化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大连理工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大学普通化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 江龙.胶体化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 余瑜,尚京川.医用化学实验(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7. 李发胜,徐乃进.医用化学实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