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医学病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与人类感染性有关的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其它微生物及寄生虫等);熟悉医学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和结构,繁殖和代谢,遗传和变异,抗原构造和分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病原生物的致病性(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熟悉并了解抗病原生物的免疫机制及病原生物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掌握常见或多发病的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熟悉其主要生物学性状,免疫性以及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基本素质 1.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等。 3.体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身防护和课间锻炼,增强体质。 二、授课对象: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主要授课对象为本科五年制临床专业、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为考试课,总学时为107,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35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措施上采用讲授、演示、自学、讨论、辅导及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象、CAI等先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 教学评价上采用授课评价和学生测评及学生成绩素质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医学微生物学 (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李凡 《人体寄生虫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李雍龙